商标全类注册,是指在年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以下简称商标局)申请注册同一商标的行为。

同一申请人在分类表中列出的所有类别(45个大类)申请注册商标。

但是实践中没有几家公司能有这样的实力,多元化到使其产品以及服务能够涵盖到所有类别上。

我司就两个观点进行论述,给大家讨论什么情况下北京商标注册需要全类注册?

1、有人认为,商标知名度不高时,不必申请全类注册。

只要相关类别的企业都登记注册就可以了,因为它包含了各种财务、材料和人力资源的消耗。

更进一步,即使它可以覆盖所有类别,有些商标一般也并不使用,这样不仅仅是商标闲置,占用资源,而且最终可能会被撤销注册。

所以,不一定要按全类注册。

2、也有人认为应该未雨绸缪,国内实在有太多的抢注商标的专业户,很多稍微与些名气的品牌都没有避免被仿、被傍、被抢的命运。

商标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重要的知识产权,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可以为企业创造无穷的经济效益。

但要等到企业的商标有名气之后,可能是许多人在其他类别中注册了相同或类似的商标,企业就会处于被动地位。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有必要在所有类别中注册。

在第一种情况下,也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些注册商标可以收费许可或转让。

此外,注册商标经有关部门鉴定后可以质押,为债权人提供担保。

什么情况下商标需要全类注册?从上可以看出,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但要做恰到好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这就需要企业做好未来规划,综合考量。

1.组合商标进行分开注册,商标审查是文字、英文、图案等元素分开审查的,只要其中一个元素跟在先注册的商标较为近似,则整个商标都会被驳回,所以尽可能的把文字、图形分开注册。

2.如果商标注册时知道有风险,也没办法等到拿到商标证书再使用。

那么在使用商标的时候,一定要多注意规范、突出使用商标,保留商标使用证据。

这样即使将会被驳回,也可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驳回复审。

3.商标命名时,就注意显著性问题,尽量独创品牌,先找专业商标代理进行商标查询,商标查询对人员的专业程度、技术要求很高。

不仅对商标法能够有专业的认识,同时对于审查最好有一定的经验只有充分的商标查询工作能够尽量避开与已注册商标较为近似的文字或图案进行注册,提高商标注册成功率。

4.提前储备一些商标,待商标注册成功后,再使用商标,避免临时抱佛脚,刚提出申请商标就投入使用。

5.申请防御商标,尽量在关联行业和你不想自己的商标使用的行业都保护起来,避免他人抢注,也备将来企业跨业发展不时之需。

商标注册看似简单,找个代理机构就可以申请,但因为商标的流程十分复杂,还需要商标申请人和商标代理机构认真对待。

注册商标提示大家,在申请商标时,需要申请人和代理机构一起尽最大努力,把控风险,避免一些明显的风险,力求商标注册成功。

商标相同和近似的判定,首先应认定指定使用的商品或者服务是否属于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或者服务;其次应从商标本身的形、音、义和整体表现形式等方面,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为标准,并采取整体观察与比对主要部分的方法,判断商标标志本身是否相同或者近似。

近似商标是指商标文字的字形、读音、含义近似,商标图形的构图、着色、外观近似,或者文字和图形组合的整体排列组合方式和外观近似,立体商标的三维标志的形状和外观近似,颜色商标的颜色或者颜色组合近似,使用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或者服务上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或者服务的来源产生误认。

长期以来,商标近似困扰着企业和消费者。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以及加入WTO后,国内市场向国外开放,中国广大企业、经济实体和消费者品牌意识逐步增强,商标注册申请量更是迅猛发展。

这些大大增加了对知识产权代理的需求。

可以说,知识产权代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凸显以及大量智力成果产生而快速发展的新型服务行业。

但从国务院发文取消商标代理人审批及资格核准后,商标代理行业的门槛也随之消失,商标代理行业从业人员激增,整个行业也逐渐出现混乱、恶性竞争等现象。

对此,我们表示,这是我国商标事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的情况,商标代理机构被推向市场后,出现竞争是正常的,也是好事,因为它促进了我国经济和商标代理行业的发展。

代理组织之间通过专业知识、服务、价格等方面的竞争,从侧面促进了我国企业及国民的商标意识,扩大了代理行业的市场容量,也因此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但商标代理作为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一部分,除要求其从业人员掌握商标法及相关的法律知识外,还需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因此商标代理人不能没有门槛,而该行业的竞争也须是有序、良性的竞争,恶意竞争只能致使该行业的发展愈发畸形,最终损害的还是全行业的利益乃至国家知识产权事业的健康发展。

国家既然决策取消商标代理组织审批和商标代理人资格核准的行政审批,交给市场去选择,去优胜劣汰。

经过若干多年市场运行,一个健康成熟有专业化水准的商标代理服务业一定会出现的。

最终收益的仍然是广大消费者,他们可以享受到以更合理的价格去接受更专业化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