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同盟北京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于4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展览中心举行。
490名代表参加会议,选举产生民盟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蒋树声,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分别代表民盟中央和中共北京市委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杨晓渡宣读了中共北京市委贺信。
市政协副主席、民建北京市委主委周汉民代表各民主党派市委、市工商联向大会致贺辞。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培生,副市长姜平,市政协副主席钱景林,民盟老同志江景波、张圣坤,本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有关部委办、区县局、大专院校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应邀出席开幕式。
蒋树声在讲话中指出,北京民盟组织有着光荣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始终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为北京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年来,在中共北京市委和民盟中央的领导下,民盟北京市委始终把建设高素质参政党作为重要任务,创新思路,健全机制,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履行参政党职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智力优势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整体工作呈现出民主团结、开拓进取的新气象。
希望本次大会选举产生的新一届民盟北京市委员会,肩负起带领全市盟员在新时期、新阶段开创北京民盟工作新局面的历史重任,进一步调动全市盟员的积极性,继承和发扬民盟与中国共产党长期亲密合作的光荣传统,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工作,真正做到与中国共产党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
殷一璀在讲话中说,五年来,民盟北京市委在民盟中央和中共北京市委的领导下,团结动员全市广大民盟成员和所联系群众,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挥教育、文化人才荟萃优势,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为北京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希望新一届民盟市委和全市民盟组织及成员进一步坚定政治共识,保持政治坚定和思想清醒,不断深化和巩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政治共识;进一步提高履职水平,准确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总方针,把服务发展、促进和谐作为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为促进北京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进一步搞好政治交接、加强自身建设,大力弘扬民盟老一辈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优良传统,把贯彻“同心”思想贯穿于自身建设的始终,努力建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高素质的参政党,不断开创北京民盟工作新局面。
大会期间,代表们听取并审议了郑惠强代表民盟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所作的《同心同行参政履职,努力开创北京民盟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
大会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民盟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选举郑惠强为民盟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主任委员,沈志刚、贺林、常青、周秀芬、周星增、邱益中、方荣、蒋华良、朱同玉为副主任委员;任命姚卓匀为秘书长。
杨晓渡出席大会闭幕会议并讲话。
郑惠强致大会闭幕词。
会上还宣读了向不再担任市委委员的同志的《致敬信》,选举了出席中国民主同盟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北京代表,并通过了中国民主同盟北京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决议。
大会号召北京民盟各级组织和全体盟员在新一届市委的带领下,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履职能力,同心同德、薪火传承,锐意创新、扎实推进,为开创北京民盟工作新局面、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而共同奋斗。
相关链接
郑惠强,男,1953年2月生,汉族,广东潮阳人。
同济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0年3月参加工作,1990年5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现任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盟市委主委,同济大学副校长。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1941年3月19日在重庆成立。
主要由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民盟北京市委是民盟在北京的地方组织。
截至2011年底,北京盟员总数15192人。
其中,教育界占54.1%,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占84.3%,各级人大代表107人、政协委员423人。
现有直属组织103个。
民盟北京市委历任主委沈志远、陈望道、谈家桢、张圣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