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创业大军。在创业初期,企业往往因为没有取得营业收入等原因,需要办理“零申报”,但不少纳税人对零申报的理解存在误区,容易造成申报异常,后续处理费时费力,甚至还将涉及罚款。如果您恰巧正在为“零申报”发愁,北京企服快车整理的干货您一定要看好呦。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什么叫做“零申报”?

零申报指企业纳税申报的所属期内没有发生应税收入,当期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真实申报数据全部为0,可以进行零申报。

什么情况下可以进行“零申报”?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当期收入为0就可以零申报;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如果当期没有销项税额,且没有进项税额,才可以零申报;

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当期未经营,收入、成本都为0才能零申报。

何为长期“零申报”?

通常情况下,税务部门认定半年以上为长期,当然具体时限还是以各地税务部门认定的时间为准。

长期“零申报”的危害

1、罚款处罚

有收入应该纳税,一如既往的零申报,就要面临补缴税款和滞纳金,并且执行罚款。

2、影响纳入信用等级

连续3个月或累计6个月零申报,纳税信用等级无法评为A级。如果提供虚假的申报材料去享受税收优惠,那就更是得不偿失,纳税信用直接将为D级。

3、发票减量

如果企业长期零报税,并且纳税人持有发票的,则发票就会被税务降板降量,还需纳税人定期到税务机关进行发票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