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北京浦东公司经营是指企业或个人在北京浦东根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通过注册并经营公司积累资本、扩大生产。
一、注册北京浦东公司申请前置审批的行业
申请以下行业的公司,需要到相关部门申请特别准证,也叫前置许可。
如:加油站,成品油仓储,屠宰,教育,宗教团体,拍卖业,典当业,刻章业,停车场,律师、会计服务,浦东记账,人才中介,职业介绍,出国留学机构,投资移民机构,建筑、装饰、工程、企业资质,道路货运,网吧,出版印刷,化妆品、药品、食品生产经营,旅行社,医疗机构,药品及器械、安技防产品经营,农药、保险业、银行业等项目。
二、注册北京浦东内资公司注册需要资料
1、企业名称5个以上;
2、所有股东、法定代表人、监事身份证件复印件,提供原件核对;
3、注册资金,投资方投资比例及经营范围;
4、公司章程(企服快车提供标准范本);
5、需要投资方和北京法定代表人签字的一套文件(企服快车准备);
6、房屋租赁:生产型企业:租赁厂房的提供房地产租赁合同书原件一式5份,产权证复印件5(要求:以投资者姓名或公司名称租用场地200平方米以上 // 租赁期限一 年以上 // 用途为厂房);
非生产型企业:租赁写字楼的提供房地产租赁合同书原件一式5份,产权证复印件5份(要求:以投资者姓名或名称租用场地20平方米以上 // 租赁期限一年以上 // 用途为办公或商用)。
备注:全体股东身份证原件需要用一次。
三、注册北京浦东公司时间
所需的文件资料准备好后,20-30个工作日(在环保、消防、卫生审批后起计算)完成公司注册手续。
四、注册北京浦东公司可行性分析
1、政治环境
浦东新区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北京市政府和浦东新区政府积极推出推进浦东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政策。
2012年,北京市出台临港“双特”政策———在临港地区建立8项特别机制和实行24项特殊政策,以推动浦东临港地区成为高端制造业要素高度聚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高效联动的“智造城”;推出“三大三新”理念———在原有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和成套设备制造业这三大支柱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物医药、航天航空与新能源产业三个新兴产业;推出“浦东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16条政策措施”等,以创新政策引领浦东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浦东新区政府致力于发展成为一个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北京市委书记韩正曾表示:“北京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
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
要努力打造行政效率最高、透明度最高、收费最少的政府,更加公开、透明、法治的政府。”浦东新区的社会类行政审批事项已从2001年审改前的724项减少到现在2012年底的242项。
平均审批时限已从22个工作日压缩到4个工作日,成为中国大陆地区行政审批事项最少、整体审批效率最高的区域之一。
合理的政策导向,优惠的扶持政策,多样且有效的政策创新与高效的政府运作,建立起了一个健康高效的“政治生态环境”。
2、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企业高效运营的前提条件,是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基础。
浦东新区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优质的公共服务系统为投资者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投资环境。
北京浦东国际机场是中国的三大国际空港之一,货物吞吐量连续多年排名世界第三;北京港集装箱吞吐量在2010年首次跃居全球第一,2012年,其中位于浦东新区的洋山深水港及外高桥港集装箱吞吐量占整个北京港集装箱吞吐量的86.4%。
长三角日趋完善的高铁网络更加紧密地联结了北京与其他长三角城市,实现了沪宁杭“1小时经济圈”。
浦东新区拥有众多的甲级写字楼、五星级酒店以及先进的会展设施,发达的城市轨道交通和数座越江大桥与隧道将浦江两岸串连在了一起。
此外,东方医院、仁济医院东院等三甲医院,复旦大学张江校区、北京纽约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等知名学府,以及世纪公园、东方艺术中心等文化设施让浦东新区成为外商的宜居之地。
3、产业集群布局
金融产业集群方面,随着北京建设国家金融中心的步伐稳步迈进,浦东新区的金融业保持持续稳健快速的发展,金融市场 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延展,金融机构集聚的规模和水平显著提升,2012年底,浦东新区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069.11亿元人民币,占北京市金融业增加值的43.63%。
设立全国唯一的以“金融贸易”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聚集法律、会计、咨询、财务、信息等经济中介服务机构,并在区政府的支持下进一步加大了对金融政策的开放,包括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 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试点、期货保税交割试点等。
航运服务集群方面,2010年起,北京港集装箱吞吐量连年保持世界第一,国际货物运输一直保持良好发展趋势,并积极探索航运产业的升级和转型,重点发展包括海运法律服务、海运信息咨询、船舶融资租赁、海上保险、运费资金结算以及海运衍生产品交易等,打造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
高端制造业集群方面,由外高桥、金桥、等国家级开发区组成的装备制造产业带,使得高端制造业具有规模和技术上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包括民用航空、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设备、重型工程装备等,吸引全球领先的设备制造企业和技术人才。
4、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试点优势
2013年8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并与9月29日正式挂牌开张。
自贸试验区涵盖的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全部位于浦东新区,包括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
这给北京,特别是浦东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一轮红利和契机。
市场准入条件方面,自贸试验区设立负面清单,清单包括了国民经济全部18个经济行业门类,涉及89个大类、419个中类和1069个小类,编制特别管理措施共190项,在这个清单之外的领域,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将改为备案制(国务院规定对国内投资项目保留核准的除外),并且负面清单仍将不断调整和完善,方向也将是越来越开放。
金融支持方面,中国人民银行于2013年12月2日出台《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就自贸实验区金融开放提出30条建议,探索投融资汇兑便利化,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深化外汇管理改革,包括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如: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汇兑自由、金融业对外开放、金融产品创新等;构建离岸金融中心,提高人民币使用的效率;极大地放宽了个人跨境投资,允许符合条件的个人进行直接跨境投资等。
金融的改革和资本项目的开放无疑在金融服务方面给外商投资提供了便捷。
法律修改方面,在自贸试验区内,对负面清单之外的外商投资暂时停止实施《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文物保护法》。
贸易监管方面,自贸试验区将实施“一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创新监管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将一线监管集中在对人的监管,口岸单位只做必要的检验检疫等工作,特别是海关方面将不再采用批次监管的模式,而采用集中、分类、电子化监管模式,达到自贸试验区内人与货物的高效快捷流动。